<track id="xnldw"><span id="xnldw"></span></track>
<output id="xnldw"></output>

  • <p id="xnldw"></p>

    1. <p id="xnldw"><label id="xnldw"><xmp id="xnldw"></xmp></label></p>
      <p id="xnldw"><del id="xnldw"><xmp id="xnldw"></xmp></del></p>

      上饒新聞網

      -- 新聞:0793-8224621 --

      數字報刊 微信公眾號
      首頁> 上饒旅游 > 旅游資訊 > 正文

      尋蹤“饒南仙子”——五府山

      2022-11-20 09:37:04  |  來 源:上饒日報  點擊:
       
       
       
       
       

        本報記者 吳淑蘭 文/圖

        “青山綠水彩云追,人杰地靈紙亦貴。壑林雄風奇景秀,醉臥五府不思歸。”五府山鎮,地處上饒市廣信區南部,武夷山北麓,距離縣城50多公里,森林覆蓋率達90﹪以上。春時百花爭艷,漫山錦繡;夏季雨水充沛,流銀瀉玉;秋季金風送爽,楓葉似火;冬日云霧繚繞,如夢似幻。大自然饋贈五府山秀麗的自然美景,也贈予她“饒南仙子”的美譽。

       

        生態之美

        五府山自然景觀豐富,由楓澤湖、五府崗、玉女溪、天龍谷、竹簾坑瀑布、九井風光群六大景區構成,集懸崖、奇松、飛瀑、險灘、森林、竹林、蜂園、寺廟、湖泊于一身,乃旅游之勝地。

        楓澤湖

        美麗的楓澤湖位于五府山腳下,13600余畝清澈的水域是上饒的城市綠肺。婀娜多姿的楓澤湖為群山環抱,遠觀湖碧水盡渠,萬頃波濤蕩漾;近看分明是在畫中游,不知天上人間。湖畔青山高聳,翠峰如簇。白墻黛瓦的村落如珠落玉盤,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,繪成了一幅天然的桃源勝景。2013年,水庫改造擴容為上饒市中心城區的飲用水源地——大坳水庫,為100多萬城區人口送去清涼和甘甜。

        五府崗

        五府崗位于區域西南部,海拔1891.4米,由8座海拔1800米以上高峰相依形成,為華東第一屏障。在主峰可眺望舊制的“浙江衢州府,江西廣信、饒州府,福建南平、建陽府”,亦可臨其上觀五府日出、五府云海,有勝泰山之感。主要景觀有高山草甸和五指峰、鱷魚問天、靈鼠斗龜蛙、一百石和尚、觀日巖等自然景觀,坐上五府崗可觀佛光、日出、云海等天文景觀,適合登山運動休閑、極限運動休閑、探險運動休閑。

        玉女溪

        玉女溪發源于五府崗的原始森林處,以秀、靈、奇見長。其位于區域西南部,全長3公里,沿途有冰臼遺跡、玉女皖沙、鎖龍懷石、心心相映池等豐富的自然風景,穿過鎖龍橋進入玉女溪,令人心曠神怡,流連忘返,美景盡收眼底。

        天龍谷

        天龍谷因山谷蜿蜒狹長似巨龍行于崇山峻嶺,故而得名。谷內水流湍急,落差極大,瀑布成群,又有彩池環繞,交相輝映,更有許多奇峰怪石匯聚于此,堪稱“東南第一峽谷”。天龍谷山高谷深、森林繁茂、風景秀麗,幽幽林間,溪流潺潺,由上而下的清泉在參天古樹、嶙峋怪石、叢叢灌木中流過,形成了一組組野趣橫生的瀑布群。

        竹簾坑瀑布

        漫山遍野清新的竹子,空氣沁人心脾,從山谷里迎面撲來涼絲絲的水霧,走到山谷盡頭是一條竹根水匯成的瀑布。它咆哮著從山頂跌落,碧翠的綠幕中劃出一條白線,婉若游龍。在瀑布兩側,繁茂的植被是天然的綠幕,瀑布之下,潭水清澈且水聲清越,實屬難得一見之景。 

        九井風光群

        九井風光群位于塘里村,山谷里由上至下,有九汪清澈潭水。伴隨著轟隆隆的巨響,水流從上直沖下來,像是一幅整齊而平滑的瀑布流擊在一邊的巖石上,濺起的水花隨風飄散,仿似天上的仙女撒下的花瓣。湛清的潭水像透明的藍色玻璃,大家在潭中歡快地戲水,沐浴天然瀑布,傳遞著原始的自由奔放。

        

          

        人文之美

        五府山國家森林公園境內早在漢代就有人定居耕作,迄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,留下了許多人文歷史景觀,其中最著名的有農墾大院、共大園、毛竹關等。

        農墾大院

        農墾大院位于五府山鎮甘溪村,土地革命時期,方志敏率領的紅軍部隊,踏遍了這里的山山水水,革命的火種,燃遍了五府山。1957年,千名知識青年扎進五府山,他們筑路修堤、開荒造田,用汗水和智慧為祖國建設提供了大量的急需物資。很快,貧窮落后的五府山,變成了農、林、牧、副、工五業全面發展,欣欣向榮的新山區。

        共大園

        除了美麗的自然風光外,這里還有一所充滿老一輩人回憶的學校,那就是共產主義勞動大學五府山分校。近年來,五府山鎮黨委政府對共大舊址區域以紅培文化、共大文化為內容進行設計改造,打造成了集紅色文化、知青文化展示、體驗、學習等為一體的共大舊址區——共大園。

        共大園整體打造思想為“一心”(共大文化聚集中心)、“一環”(崢嶸歲月體驗環)、“五區”(共大入口迎賓區、耕農勞作體驗區、游憩休閑運動區、戶外集散訓練區、芳華記憶宿舍區五個區),整體由共大牌坊、校長接待室、打靶訓練場、大禮堂-會議室、崢嶸歲月廣場、文化展示館、林業系宿舍、光輝記憶看臺、共大籃球場、共大食堂、健身房、勞作農田、游泳池等組成。

        在這里,可以“走一段共大路、上一堂共大課、打一槍共大靶、吃一頓共大飯、作一次共大工、聽一回共大史、看一場共大展、住一晚共大宿”,是一個集展示、學習、培訓、旅游、研學、住宿于一體的多元文化教育基地,將人文歷史底蘊與自然生態基底相結合。 

        毛竹關

        毛竹關位于五府山鎮毛樓村,地處贛閩邊界的獨特地理位置,古時眾多茶商頻繁往來于此,因此毛竹關古驛道被認定為“茶馬古道”的一部分,毛竹關也被譽為“萬里茶道第一關”。毛竹關還是贛閩邊界的交通瓶頸,更是軍事攻防的邊關要塞。1935年初,中央工農紅軍長征以后,國民黨反動派集結十萬重兵圍攻閩北蘇區。中共閩北分區委機關自大安撤往崇安長澗源整編。閩北紅軍的活動地域被壓縮在毛竹關(禹溪至崇安長澗源的通道)兩側的長澗源、坑口和禹溪的大山中,處境艱險。以黃道為書記的中共閩北分區決定不能困守待援,因此向敵后出擊,至外線作戰;打擊反動勢力,扭轉斗爭局勢,恢復老區,開創新區。同年5月底,黃道、吳先喜率閩北紅軍二團與四團從長澗源出發沿武夷山脈潛行。戰士們攀巖緣藤,行程百里,隊伍成功抵達福建金鐘山。

        現今,古關隘附近留存諸多歷史遺跡。穿過關隘的古道隨山勢起伏,沿途景色多變絕佳。毛竹關見證了許多紅色歷史,是探幽訪古的好去處,也是當地重要景點之一。

        畬族特色文化

        五府山船坑畬族村位于五府山東南面,坐落于山坳內的平坦坡地之中,四面環山,由于外形酷似船只,因此得名船坑。境內山巒重疊,溪澗縱橫,森林覆蓋率高。近年來該村船坑畬族村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,在依托優美自然環境的基礎上,充分挖掘畬族傳統文化,先后榮獲“國家森林鄉村”、“江西省省級生態村”、全省“鄉村森林公園”、全省“旅游扶貧示范點”稱號,是江西省3A鄉村旅游點。

        三月山歌節

        據記載:在唐總章二年至開元三年(公元669—715年),山越(即畬族的祖先)首領雷方興與同族人藍奉高,在領導閩南、粵東的山越人民反抗統治階級的40余年斗爭中,于景龍六年(公元707年)被朝廷軍隊圍困在山上,經過艱苦奮戰,于第二年三月三日沖出包圍,取得了勝利,后人為了紀念他們,便把三月三日作為紀念,每到這一天,畬民就自發聚集一處辦歌會,山歌對唱,以示紀念。畬族由福建遷入贛東北一帶后,五府山、鐵山等鄉鎮的畬民就經常匯聚到五府山進行“三月三”山歌對唱,形成了一道“情景結合”的獨特景觀。

        橫溪竹筏

        船坑畬寨的熱鬧也蔓延到了船坑橫溪,這又是另一個獨立的“世外桃源”。汩汩流水穿村而過,村民們組隊劃著竹筏在清澈的溪水中嬉戲。

        2022年,五府山鎮船坑畬族村成功入選“中國美麗休閑鄉村”。

      免責聲明

              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

      国产a片短视频